一般的羽球拍在阐明材料里都会用U来表明分量,详细的分量是3U是85-89克,2U是90-94,U是95-99克。
羽毛球拍平衡点:为什么有相同质量标志的球拍拿在手里感觉为何会不同?这触及一个平衡点的问题,假如羽毛球球拍的平衡点接近拍头,则感觉到头部较重,假如球拍的平衡点更接近拍柄,则感觉到头部较轻。平衡点是从球拍底部开端量,单位是厘米或英寸。“依据力学原理,分量对挥拍的感觉成正比,而平衡点对挥拍的感觉成平方正比,头重的球拍因为拍头惯性更大,打出的球更有力气但挥拍灵敏性略差,更适用于进攻。头轻的球拍尽管较为灵敏,但打出的球较少力气,并且球拍传递的轰动也会较大,不适用于大力击球的球员,更适用于防卫操控型球员。”,为了准确的操控平衡点,一般会用改动拍柄的质量来改动以期到达对平衡点的操控。
羽毛球拍加长型:规范羽拍的长度为664毫米,而所谓加长形羽拍的是比规范长度一般加长10毫米。加长的最主要部分为拍杆,有一些类型的拍头也有少许加长。加长型球拍击球点比较高一些,对进步进攻是有必定的协助。
羽毛球拍硬度:击球时球在羽球拍上的停留时间只要千分之四到六秒。在击球前的挥拍进程中和球拍击到球时,拍杆有一个曲折和恢复的进程,在球拍没有回到原位曾经球现已飞离了拍面。在球员力气相同的情况下,拍杆越软在击球前的挥拍进程中越简单曲折,曲折起伏也更大,然后带动拍头以更大的角速度移动,产生更大的击球力气 。拍杆越硬则击球时能传递给球的力气就越少 ,但更能减低击球轰动的传递。关于框而言,拍框的硬度越大触摸球时就越不易产生变形和扭动,越能把更多的力气传给羽球,一起传递的轰动也越少。
硬度与控球性的联系:1.方向的操控性:当球拍击球时,球可依据击球的方向或视点反击。拍杆、拍框越硬关于方向的操控稳定性越高并且当球并非打在拍面的甜区时,越硬的球拍扭力越小。
2.深度的操控:这是指被反击的球飞翔的间隔(落点)的操控。深度的操控和球员自身的力气有关,力气相同的清况下,拍杆越软对深度的操控性就越好。
羽毛球拍TI系列:TI是TITIAN的缩写,便是钛的意思;这个系列的最大特点是把球拍的头部分红上、下两个半圆,这两个半圆之间用钛合金的复合材料衔接,以期到达使拍头部的硬度添加,使控球才能大大进步。
羽毛球拍拍形:大致上能够分为椭圆形和方头形两种,椭圆形面积小可是空气的阻力也小,方头形是击球面积大可是空气阻力也大。当然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其它形状,不在逐个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