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nerpac-china.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nerpac-china.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nerpac-china.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enerpac-china.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我的处女作李宁N55三代测评或者说是用了五个多月后的感受吧_乐鱼平台注册登录入口_乐鱼官网进入|乐鱼平台注册登录|乐鱼平台注册登录入口
我的处女作李宁N55三代测评或者说是用了五个多月后的感受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乐鱼平台注册登录入口

我的处女作李宁N55三代测评或者说是用了五个多月后的感受吧

  毫无疑问,李宁是球拍涂装中的佼佼者。细观N553,无论是常被一般的二层次品牌忽略的拍柄结合处,还是YY这样的大品牌都会诟病的线孔周围,以及李宁自创的导流槽里面和周围,甚至是几乎所有羽毛球品牌(是几乎,不是全部)都会忽略的线都做到了最好,整个球拍圆润自然,浑然一体,找不到一点毛刺,这让我想起被李宁收购的凯胜公司,曾经凯胜公司出过一段宣传凯胜球拍制造的视频,里面讲到了它独有的百万级无尘喷涂室,我想李宁必然善用了凯胜无尘喷涂室累积下来的喷涂经验和技术,才造出涂装如此精美的球拍。N553拥有金属质感的银色涂装(由于本人对紫色不感冒所以购置了银色版的N553),配以简洁却不失美感的的金色纹路和几块炼乳白块,让人从球框中读出一份简洁,一份典雅,和一份稳重。中杆的涂装低调而深沉,两端深沉的素黑,渐变成中部硬朗的银灰,再配以黑色的箭纹,涂装如此精美的中杆,却仿佛有一股侵略的气流被禁其中。

  N553多处采用了立体涂装,仿佛球拍的颜色会随着倾斜程度的不同而改变。高贵典雅无法言出,稳重成熟显于其表。(不知N553的涂装中是否采用了贴纸,整个拍框表面触摸上去光滑异常,没有贴纸给人的那种凹凸感,而且与前两代对比,N553的补土薄的几乎能忽略,我的N553在打双打的抽球过程中和搭档球拍撞过,油漆掉了一个小点,直接见黑色拍体,从黑点撞痕看去,N553几乎没有补土)

  (下面是本人自己拍摄的图片,日光灯下手机拍摄,拍不出什么美感,本来想用REDDING的图,但本人初次来中羽,也不太清楚中羽的构成,尊重版权,还是冒着毁了以上所写文段的风险上图了,等以后有钱买相机了,必然换美图)

  N553采用李宁三代空气导流槽设计,在二代的基础上,增加拍头厚度,同时压制出槽线以保证整体强度,然后左右对称开出两条长约两厘米宽约两毫米的导气槽。对于这样看上去高大上的设计,本人却是很不感冒,长期关注LN球拍的球友应该都知道,一直以来,N50系列与N55系列就是一对搞基系列,长期保持着一锐一劲的设计风格,在二代球拍上尤其显著。于是,惯性思维,我也拿N503与N553来进行对比.N503采用第二代导流槽设计,下半部框型和N553基本保持一致,但拍头处没有导流槽,反而是更细风阻更低的传统窄盒式框型,若是考虑到风阻,N553拍头处的导流槽设计就是多此一举,即便N553有导流槽,粗拍头的风阻也不会比拍头截面更小的N503低。但是考虑到两个系列长期以来保持的一锐一劲的设计风格,N553厚拍头的设计就显得有理可循:为了增强进攻时的惯性,拍头做厚做重来提供充分的下压,同时开导流槽,通过导流槽来破坏粗拍头挥拍时后部产生的尾流,以达到增加稳定性的目的。我想这也许就是N553的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但我个人认为,N553整体刚性都很强,没必要再开导流槽,只需在拍头内部增加钛网来增加配重提高惯性,然后外型和N503保持成一致的窄盒式狂,这样的设计的话挥速应该会更快一点,也不会影响下压感,而且增加钛网和开导流槽相比,造价应该差不了太多,而且还能和N503用同一套模具,反而能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这样设计的话,在外观上两球拍的差别会很小,但是性能上还是能保持一锐一劲,至于这样的设计对稳定性的影响,个人觉得可忽略(为了稳定而多开导流槽)。

  众所周知,李宁原创框型中杰出的无疑是莫比乌斯环设计,导流槽设计以及立体风刃设计。细观N553的拍框,线槽比传统盒式框更深,拍框外部扁平,内部框呈一定弧度,截面是一个梯形,自己觉得这样的框型有一定的立体风刃的影子在其中,而其在三九点钟方向的涂装也和N7,N9莫比乌斯环设计的三九点钟方向的涂装有相似之处,当然,N553是没有采用渐变式的莫比乌斯环框型。总的来看,拍框设计硬朗,力求稳定,并且在高挥速下会显示出一定的低风阻效果,这样的设计,显而易见设计师为追求稳定所作出的努力,当然,这种有点“不伦不类”的设计也可以看做是N553作为第三代球拍中价格第二贵的球拍的原因(为了稳定而放弃了一定的挥速)。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李宁一代球拍那被人摒弃的护线管?李宁也吸取了一代的教训,N553采用的护线管明显优于一代。红色的方形护线管在材质上确实过硬,弹性韧度都优于一般的护线管,这样的红色护线管让我联想到胜利脉动系列老球拍在三九点处使用的神秘红色护线的这种方形护线管并非完美,其重量过大,导致整个拍框重量均匀增加,或多或少造成了厚拍头力矩效应的降低,使得拍头在击球瞬间包球感降低,当然这样的护线管也能使得击球更稳定,但是作为MP系列的球拍,牺牲击球时力度传导的增加重量,实在有点另类,还是希望护线管的重量可以降低点(为了稳定而增加了重量)。

  李宁中杆里的硬货!实在不易!中杆微微偏硬,弹性也许不能够比拟YY的VTZF系列,但也绝对可以和胜利的MX相比,但是N553的中杆依旧给质量过大的感觉,对比YY那种轻而弹的中杆,N553的中杆在材料上想必是无法与YY相比,不过N553的中杆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微偏硬而弹,也为求稳做了很大贡献(为了稳定而增加了中杆的硬度)。

  这是我唯一也是最想吐槽的地方,我在今年五一购置的N553,还没过十一,锥盖就出现了凸起式的裂纹,对于追求球拍外形完美的我来说,这一点很难接受,我也曾打断过一个好友的中低端李宁MP系列球拍的木柄,追其原因,想必是为了求稳,李宁将拍框和中杆做的又重又硬,力量传导到拍柄结合处依旧很大(这点在用N553点杀表现的尤为强烈),加之李宁的木柄材料并不是很好(对比胜利的优质木柄),硬质塑料的锥盖自然会因压力过大而奔溃自尽,当然,不排除我泄力动作不够充分没有将击球后的力量化解的因素在其中(却没有为了稳定的发挥用上优质的木柄)

  N553作为一款价格仅低于N903的李宁第三代高端球拍,它几乎所有的设计都是力求稳定,有一点不伦不类的拍框设计却使得它在高挥速保持了相比来说较低的风阻和相当好的稳定性。303的平衡点,偏硬的设计,及整体较高的重量使得这球拍拥有了不错的攻击力,也难怪这球拍成为了张楠手中的利器,作为混双男队员,稳定的后场吊球和凶猛的强势进攻是要必须得到保证的,而N553在这两点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精美稳重的涂装也直接将它所拥有的内涵表露无遗,想必N553无论是结构还是涂装都经过了一番精心设计。只是它还是不太适合业余选手使用,这一点将在后续的测试环节中提到。

乒出快乐,乒出精彩,爱乒才会赢一乒到底!